基礎財商課心得與筆記-奶雞money
這個課程費用為 300 塊台幣,過程禁止錄音、錄影跟拍照。
真的是一門物超所值的課程。
個人背景:大學財金本科,畢業後考過人身、產險、證券、期貨、理規等金融證照(但是都忘光光)。
課程心得:講師奶雞從介紹底層觀念的方式,從資產負債收入支出開始說起,再來是保險規畫以及國際金融,讓普通人明白原來儲蓄是要最重視你的支出,因為節流遠比增加收入更容易。也強調記帳的重要性,你必須審視你的主動收入、被動收入、資產、負債等等。
與其成為月光的窮人或是財富自由的富人,也不要成為背負債款的中產階級,一輩子為錢工作,卻又花不了錢享樂;錢要花在該花的地方!
一個東西是資產還是負債,端看你怎麼使用
負債 | 資產 | |
---|---|---|
汽車 | 自己開 | 當 UBER |
電腦 | 追劇 | 做自媒體 |
房屋 | 自住 | 租出去賺房租 |
做可累積的工作 ⇒ 善用你的下班時間 ⇒ 轉職提高薪資收入 ⇒ 更多儲蓄 ⇒ 創業、做自媒體、擁有被動收入
人生難免有一些意外 ⇒ 轉嫁風險 ⇒ 把健康和資產轉移給其他人承擔 ⇒ 一定要買保險
種類 | 用途 | 怎麼買 |
---|---|---|
壽險 | 保障後人 | 保額是你的總負債 |
意外險 | 避免意外 | 基本意外險 |
長照險 | 怕死不了 | 年支出*5 |
醫療險 | 雜費重點 | 1 張實支實付 |
重大疾病險 | 最怕癌症 |
保障大於一切,當下>終身
買保險:買大不買小 ⇒ 低保費高保障 ⇒ 找對人
如何買保險:主 ⇒ 壽險(減額繳清);副:醫療險
緊急備用金
狀況 | 要準備多少 |
---|---|
單身 | 6 個用 |
頂客 | 9 個用 |
有家庭 | 12 個用 |
錢擺對地方,放大資產
種類 | 性質 | 商品 | 備註 |
---|---|---|---|
本金風險 | 投機 | NFT、創業、期貨、選擇權 | 報酬率迷思 |
波動風險 | 投資 | ETF、房屋、基金 | |
時間風險 | 保值 | 定存、債券、保險 | 透過這層能把上面兩層虧損用時間把所有虧損補上 |
債券 | 可轉債 | 特別股 | ETF | 股票 |
---|---|---|---|---|
最低風險 | 債可變股票 | 不能不發股利 | 一籃子股票 | 可不發股利 |
美債為何是全球關注的焦點?因為美國地理位置優越,在兩次世界大戰中收割歐洲超多錢
報酬率=獲利/成本*100
報酬率=賺多少/用多少*100
槓桿=借錢 ⇒ 放大獲利倍數
本金複利時間=財富
投資主要五大面向
國家 | 法規 | 機構 | 貨幣 | 標的 |
---|---|---|---|---|
主要國家、金融導向 | 國際金融法規 | 100 年、信評規模 | 美金 | apple |
保險公司 | 投信 | 投顧 |
---|---|---|
出錢 | 出力 | 出嘴 |
與其買供應鏈股票,不如直接買品牌端股票
放眼全球,開放心態
理財 ⇒ 聚財 ⇒ 守財 ⇒ 留財
ChatGPT 說:
1. 定期保險 vs 終身保險,差異與推薦
-
定期保險:就是有年限的,像是買保險「買 20 年」,到期就沒保障了,保費便宜,保額高。
-
終身保險:保障到死亡,理論上「活多久保多久」,但保費很貴,保額偏低。
推薦
通常如果是保障目的(比如想要家人有經濟依靠),買定期險比較划算。
如果是強迫儲蓄或財富傳承(像想留錢給小孩),終身險會有意義。
👉 簡單說:「買保障,選定期;買資產,選終身。」
2. 錢一定要花嗎?存起來比較好嗎?
-
花錢是享受生活。
-
存錢是保護未來。
建議是:先存後花!也就是,先把收入的一部分「自動存起來」,剩下再自由花用。
因為存到一定資金後,才有資本運作(投資、創業、買房),光花錢會讓自己一直停留在「以勞力換錢」的循環。
3. 資產 vs 負債,差異在於如何運用?汽車、洗衣機算什麼?
-
資產:會把錢「流進你口袋」的東西(例:出租的房子、股息股)。
-
負債:會把錢「流出你口袋」的東西(例:貸款買車,每月還款)。
運用方式確實很重要!
像是:
-
買台車只是上下班用(一直燒錢)→ 算負債。
-
車拿去跑 Uber,每天賺錢 → 變成資產。
洗衣機也是,看是自己家用還是開自助洗衣店收錢。
👉 簡單記:「能生錢的是資產,光花錢的是負債。」
4. 在資產、負債、收入、支出中,理財最重要的是?
-
收入跟支出是現金流的概念。
-
資產跟負債是財務狀態表的概念。
最重要的是:資產!因為只有資產能自動幫你賺錢。
收入(上班薪水)是靠時間換來的,一停工就沒了,但資產(房租、股息)會一直流入。
5. 本金風險、波動風險、時間風險比較
-
本金風險:有可能「虧到血本無歸」,比如公司倒了。
-
波動風險:價格上下起伏大,心理壓力大,但未必賠錢。
-
時間風險:放太久機會成本高,比如存定存 20 年,結果通膨吃光利息。
比較:
-
風險最大是本金風險。
-
風險次大是時間風險(因為被通膨吃掉是默默流血)。
-
波動風險主要是心理層面,看你能不能忍受而已。
6. 債券、可轉債、特別股、ETF、股票比較
項目 | 特性 | 風險 | 報酬 |
---|---|---|---|
債券 | 固定收息,還本金 | 低 | 低 |
可轉債 | 可轉成股票,有雙重好處 | 中 | 中 |
特別股 | 穩定配息,股價波動小 | 中 | 中偏低 |
ETF | 一籃子投資,分散風險 | 中 | 中 |
股票 | 公司好壞影響大,波動大 | 高 | 高 |
👉 如果你想穩穩領利息,債券/特別股/ETF適合;想賺價差,股票就要有心理準備。
7. 為何美債是全球最低標準?
因為:
-
美國是世界最大經濟體
-
美元是全球貨幣
-
美國政府很難倒閉(至少目前)
所以,美國國債=最安全的無風險利率標準。
各種金融商品都會拿美債利率來當作計算「風險溢價」的基準。
8. 如何讓房子是資產不是負債?(房產套利)
-
不是自己住的房子才叫資產!是能出租賺錢的房子。
-
房產套利簡單說就是:
-
找租金收益率高的房子(租金/房價)
-
貸款買入,租金收來大於月供
-
長期出租 or 增值後賣掉
-
這樣租金收入可以幫你還房貸,甚至賺現金。
9. 解釋複利效益
複利就是「錢滾錢,再滾更多的錢」。
每年賺到的利息,下一年再一起投入本金,利上加利。
時間越長,爆發力越驚人!
舉例:
10 萬放年利 5%,30 年後不是變成 15 萬、20 萬,而是會長到超過 40 萬!
👉 愛因斯坦說:「複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蹟」。
10. 投資的主要五大面向
-
國家:國家的政治、經濟、軍事穩定嗎?
-
法規:稅收政策、資本流通自由嗎?
-
機構:證交所、金管會制度成熟嗎?
-
貨幣:本國貨幣穩定?會不會爆通膨?
-
標的:買的是什麼?股票?基金?房地產?
👉 投資前先問自己這五個面向有沒有研究清楚。
11. 保險(出錢) → 投信(出力) → 投顧(出嘴)
這句很傳神哈哈哈!
-
保險公司收你錢,賣你保障。
-
投信(基金公司)拿你的錢去市場操作。
-
投顧(投資顧問)提供建議,自己不下場買。
簡單說:「保險收錢、投信打工、投顧講幹話」
(有點誇張啦,但道理是這樣 😆)
12. 理財 → 聚財 → 守財 → 留財
這是財務人生進程:
-
理財:會管錢,控制收支。
-
聚財:賺錢越來越快。
-
守財:保住資產,避免亂投資、亂花。
-
留財:把錢留給下一代或自己老後。
如果沒「守財」,很容易一夜回到解放前。
13. 為何台灣金融監控那麼爛?
-
金融產業本來就受政治影響大
-
金融法規很多「護大財團」,小散戶自己要自保
-
金管機關人力資源、專業度也有差
台灣目前比較偏重行政審核、輕風險管理,
還有「出了事補破網」的做法,導致信心度不高。
14. 認識「時現自由財商學苑」的奶雞嗎?
有聽過!奶雞是一位台灣自媒體財經人,
主要講解「現金流自由」、「小資理財」,風格輕鬆又有條理,蠻適合年輕人或理財初學者看的。